Unix and BSD 歷史

--

請參考 History of Unix wiki 的圖片

https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History_of_Unix

一切都來自 1960 年代,在貝爾實驗室跟 MIT,General Electric (美國通用電氣) 合作的一個專案,叫做 Multics,目標是希望能支援多使用者、分時多工的作業系統。

Multics 其中引入一個重要的作業系統觀念是,single-level store,在最初的電腦,多個程式同時跑得時候都會用到主記憶體,所以主記憶體要切割成多個給不同的程式,所以會很擠。但有了 single-level store 的概念,也就是 Virtual Memory,讓作業系統管理 memory,每個程式都會擁有全部的 VM,作業系統會負責把暫時沒用到的 RAM 移到 disk。

另外 Multics 也引入了分層檔案系統,檔案系統這個概念一直在,但有單一層級跟分層兩種。

後來 Ken Thompson 開始編寫 UNIX,繼承了上面兩個概念,並使用閒置的 PDP-7 機器來編寫,使用 Thompson 的 B 語言編寫。而在 1970 年,獲得到 PDP-11,他們把 UNIX 跑在上面,並且新增了 roff 還有文字編輯器,roff 迅速演變成 troff,這是最初的標記型語言,可以排版的電子書。

1973 年 UNIX V4 使用了更高級的 C 語言編寫,來自 Ritchie 工程師的設計,有了 C 語言讓作業系統的移植變得容易,因此在 1978 年第一次成功移植 UNIX V7 到 Interdata 8/32 上。並且之後在 VAX 機器上還有變體 UNIX/32V。

UNIX 之後成立了 UNIX Support Group,他們之前就已經在內部發布了 UNIX PWB (Programmer’s Work Bench) 這樣的系統,之後 USG 融合了 UNIX Version 7 + PWB + 32V 得出了 System III,之後慢慢延伸 System V, System V release 1 …

1974年,第一個柏克萊[註 1]的Unix系統被安裝在PDP-11機器上,1978年,柏克萊安裝了第一台VAX計算機,但將Unix移植到VAX構架的UNIX/32V,並沒有利用VAX虛擬記憶體的能力。柏克萊的學生重寫了32V的大部分核心,以實現虛擬記憶體的支援。1979年,3BSD誕生了,這個新系統完整包括了一個新核心、從2BSD移植到VAX的工具,還有32V原來的工具。- 維基百科 BSD

之後在 4BSD 最重要的是引入了 TCP/IP 的支援。

--

--

Kola (Yan-Hao Wang)
Kola (Yan-Hao Wang)

Written by Kola (Yan-Hao Wang)

在系統軟體跟資安領域學習的學生

No responses yet